環保專案
綠化電網:Google 如何採購可再生能源
假設現在是 2009 年,你是跨國科技公司的經營者,而貴公司需要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怎麼做?
向當地的公用事業採購可再生能源是最理想的方法,但是你沒辦法這麼做 (至少當下還做不到):大多數的公用事業仍受到嚴格管制,現行經營模式 (穩定提供電力並維持合理電價) 缺少途徑和誘因去回應客戶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
接下來,你可能會考慮自行發電:在需要電力的位置 (也就是非常靠近資料中心的地方) 建造可再生能源發電廠。不過,大多數資料中心的位置並不適合設立大型的風力或太陽能發電廠,而現場自用發電專案無法滿足這些設施的全天候能源需求。
這可是一大問題。整個美國地區的電力中有百分之六十七是靠燃燒化石燃料產生,而燃煤產生的氣體幾乎占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三分之一。為了環境著想,我們必須設法改變這種情況。Google 資料中心能源與設址策略部門資深總監 Gary Demasi 表示:「我們是一家資料導向的公司。氣候變遷科學研究結果指出,打造無碳電網是全球刻不容緩的目標。」資料中心是全球耗電量成長最快的使用者之一,因此對 Google 來說,推動永續發展是明智的商業決定,此外,身為優秀企業公民,我們也有責任協助其他人朝著這個方向邁進。
2009 年,Google 資料中心能源團隊開始研究購電合約 (PPA):這是根據公司業務需求大量採購可再生能源的大型長期合約。決定採用 PPA 的動機很簡單:Google 因零售合約受到法規限制,無法向公用事業採購潔淨能源。此外,我們的資料中心設施受限於物理和地理因素,無法透過自用發電的方式產生足夠的能源。不過,我們可以透過大量採購的方式,直接向位於與 Google 資料中心相同電網的開發商購買潔淨能源。
從物理的角度而言,這種做法幾乎相當於直接使用可再生能源,原因在於單一電網裡的電是可以彼此替代的。就像倒入河中的一杯水無法引導至特定的溪流一樣,在某個點上產生的電子也無法導向至電網上的特定用戶。因此,只要所購買的可再生能源與我們的資料中心位於同一個電網,可再生能源究竟處於哪個位置並不會帶來太大的差別。
從合約的角度而言,這種做法不太理想。不過,由於公用事業受法規管制,無法提供多樣化的可再生能源零售選項,因此要購買資料中心所用電網上的公用事業級可再生能源,這種做法通常是唯一途徑。這樣一來,問題就變成:「如何將在批發市場購得的可再生能源轉化成零售市場級的『用電額度』?」
答案是可再生能源業界所核發的可再生能源憑證 (REC),這種憑證可記錄透過可再生方式產生的每一單位能源。生產商可以透過 REC 確認自己所生產的潔淨能源量,消費者則能夠根據本身的耗電量購買憑證。採購可再生能源時,Google 不僅會購買電力,還會購買對應的 REC。之後,我們會將可再生電力回銷到批發市場,但保留 REC。我們使用向當地電力公司採購的一般電力維持設施的運作,並根據實際的能源消耗量永久「註銷」REC,藉此減少我們的碳足跡。
雖然這套系統相當複雜,但長期的 PPA 合約能讓 Google 確實掌握公司未來的能源成本,同時也為可再生能源開發商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用於發展新專案,進而維持「外加性」原則,即每一筆電力交易都應該為電網新增更多的可再生能源。Demasi 說:「這種採購架構並非最佳做法,因為我們基本上必須在電力批發市場與零售市場上『分兩次』採購電力,但 2009 年時最佳做法也不存在。
有鑑於此,Google 在 2010 年向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 (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 申請市場費率授權,以便在美國電力批發市場採購及銷售電力。當時很少有其他非能源公司取得這項授權。 我們在 2010 年下半年與一家可產生 1.14 億瓦電力的愛荷華州風力發電廠簽訂第一份 PPA,合約效期長達 20 年。
在此後的六年內,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大幅下降:風能下降了 60%,太陽能則下降 80%,因此購電合約會蓬勃發展並不令人意外。此外,Google 也透過多種架構 (包含 PPA) 另外簽署了 19 項合約,在美國、歐洲和南美洲等地採購總計近 2.6 吉瓦的可再生能源,而美國企業 PPA 市場的年增率為 60%。在北歐和智利等部分市場中,Google 可以透過 PPA 向開發商採購可再生能源,然後直接供應給當地的資料中心,這點尤其令我們感到高興。Demasi 說:「世界各地有許多新專案得以順利進行,這都是 Google 履行承諾的成果。」
我們購得大量可再生能源,其價格的競爭性不輸給非可再生能源,證明企業可以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同時確保企業獲利不受影響。然而,PPA 在許多方面仍然不夠完善。儘管現有的選擇比 2009 年來得多,但能夠為客戶提供可再生能源的公用事業仍是少數。Demasi 說:「公用事業部門必須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我們才能透過合約快速且靈活地向理想的來源,採購需要的電力。」值得慶幸的是,整個業界正朝向正確的方向發展,但要建立理想的運作機制,我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期待未來風力和太陽能所產生的可再生能源可用於日常生活和工作中。